没有文笔,没有存稿,只有些关于爱与生活的小故事,我慢慢讲,您慢慢看

读书笔记 《盐之书》作者: 莫妮卡·张

  • 被凝视的感觉很像一个只懂得苦味的人终于在舌尖尝到了一粒盐的滋味。


  • 爱不是放在蓝白花纹瓷碟里的青涩温柏,看得到,摸不到。


  • 海盐与大多数的法国人厨房里用的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烹饪的过程中逐渐释放自己的味道,有如潮涨潮落,咸味渐次加深、回甘、消失,美妙的感觉就像情人的吻。


  • 有人在这个城市里看见我,见证我在这个城市里的一颦一笑,我不再是一个孤独的旅客。你的记忆里有我在这个城市里的一瞥,仿佛白纸上晕开的黑墨一样清晰可见。

看完《盐之书》已有很久,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写下感想,现在也只是简单记录一下。

最初购买时是被封面所吸引。深浅不一的澄净的蓝,口鼻皆没于水下的人,但却表情淡然,有一种说不出的仿佛下意识屏息引起的窒息感。当然还有书籍背后的简介,“流浪到巴黎的越南青年阿平,因一则招聘广告,来到作家格特鲁德位于巴黎百花街的住处。这里可说是巴黎的文化沙龙,担任家庭厨师的阿平在此与当代最著名的文艺圈情侣共享了美食与生活的无数美妙秘密。而某日,两位主人即将赴美旅行的决定,以及一封时隔五年才送达手中的家书,却勾起了阿平无数喜悦与痛苦交织的记忆。他想起年少时在越南的法国总督府的邂逅,想起桥上那名陌生又神祕的男子,想起他为何舍弃母亲、离乡背井……那些酸甜交杂、美味中隐藏残忍、遥远如梦的生活与记忆。”

不过最开始读完全书,我也并未有太多感受,也许是因为文化差异,也许是因为年龄阅历,反而觉得文章有些平淡。但是也一直觉得莫名的被吸引,属于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忘不掉的类型。

后来也有过几次不太认真的翻阅,可能因为是个吃货,总觉得文章中对于烹饪以及食物的描写,比起其他部分更加吸引我的注意,也更加诱人。嗅觉和味觉对记忆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比如柏树枝燃烧后特殊的味道比起超市摆出的各色福字更容易让我一瞬间回忆起童年的新年。

也是后来读了其他人与之相关的评析,才知道原来书名暗含的深意,盐不仅仅是一剂调味品,也不仅仅是勾起阿平回忆的咸味,还是对同性恋专指的象征,比如著名的电影《卡罗尔》原著叫作《The Price of Salt》,这层寓意是来自于圣经中所多玛和盐柱的故事,也有看过曾经书名就是代称的说法。当然还有更多的关于书中“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内容,我没有看出来,也无心去一一查证,只是这个故事已经足够吸引我了,无需再增添其他的作料。

在这个作品中,我更注意的可能是关于盐本身的这个比喻。最初海盐的制作是将海水困在盐池中,被太阳持久暴晒,水分蒸发后留下的。那些白色的结晶是纯净升华的产物,同样也是痛苦和牺牲的结果。一如我们的人生,在经历了那些蒸发之后,留下的会是什么?


评论
热度 ( 1 )

© 神探左 | Powered by LOFTER